4月17日,春風和煦,萬里無云,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里,南京地鐵11號線行知路站最后一幅地連墻鋼筋籠安全起吊,至此行知路站84幅地連墻全部完成。從二月二十六至今歷時51天,南京地鐵項目監理部在總監夏少云的領導下,克服種種不利因素,高質量、高效率、完成行知路站地連墻工序的施工,為集團在南京地鐵項目的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回顧開工之初,項目部草創,我們面對的是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市場,對于南京地鐵的項目運行可以說是一片空白,總監夏少云發動監理部成員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學習南京地鐵的各種資料文件,不斷強大自身,為地連墻工序的開工打下良好的基礎。開工后項目部迎難而上,在不斷解決各種問題中銳意進取,例如:
1、地質條件較差。地下10米以下基本都是粉砂層,地連墻開挖有較大的塌方危險。面對這一問題,監理部會同總分包,逐步摸索改良泥漿性能,并最終確定合理的泥漿參數,使得整個地連墻工程沒有一幅墻出現塌孔現象。
2、管線問題。現場存在多條橫穿電力、通訊、自來水管線,極大影響地連墻施工,監理部協調業主、施工單位及時遷改,不能及時遷改的管線提出合理化建議就地保護施工,為地連墻工序高效率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礎。
3、土方外運問題。由于地連墻挖出的土方摻雜大量泥漿,很多運輸公司不愿外運,進一步影響施工進度。監理部一方面協調總包利用有限的場地環境開設晾土場,同時積極聯系分包甚至個人多方尋找本地運輸公司,通過多方努力,在很多項目因土方問題停止施工的情況下,行知路及綠水灣站現場沒有因為土方外運問題而影響施工進度。
4、疫情不利因數。由于疫情影響物流不通暢,使得南京市場原材短缺,可能會造成現場因缺少原材停工。針對這一問題監理部實時掌握現場原材的儲備情況,及時敦促施工單位加大儲備力度,并提出合理化建議,比如建議施工單位用市場有的抗震鋼筋取代設計要求的但市場沒有的不抗震鋼筋,從而保證了施工順利進行。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如今在這個收獲的日子里,南京地鐵項目部所有同仁正整裝待發,向下一個目標前進。